很多人看到这个标题会问,what???美白要持证?没错,这个证指的就是《特殊用途化妆品行政许可批件》(以下简称特证),无论是消费者购买产品,还是品牌开发产品,都要认准这个美白特证,今天就来跟大家科普一下,为什么美白产品需要特证加持?
事情是这样的,2012年4月,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等民间环保组织联合发布《美白祛斑化妆品重金属含量调查报告》。报告称,在北京、上海、东莞等10个城市,环保组织随机购买的477款美白、祛斑化妆品中,有112款汞含量超标、44款砷含量超标、20款铅含量超标,这些产品长期使用会对皮肤乃至身体造成永久性损伤。而超过35%以上的产品检测出重金属超标,足以说明当时的美白行业“乱象丛生”,进而引发了极大消费恐慌和社会广泛关注。
美白产品在化妆品市场差不多占据了三分之一的份额,为了让美白线良性发展,继安全事件以来,国家不断加强监管,使美白产品历经了最大规模的行业整顿和法规调整。2013年12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美白化妆品纳入祛斑类化妆品管理相关要求,后续对祛斑美白类化妆品的监管更为严格;根据相关要求,自2015年6月30日起,凡宣称有助于皮肤美白增白、用于减轻皮肤表皮色素沉着的化妆品(即所有宣称美白概念的产品)均被纳入祛斑类化妆品,按照特殊用途化妆品管理,必须取得特殊用途化妆品行政许可批件(特证)后方可生产或进口。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看到很多商家在推广产品时都倾向于加上“美白、亮白、淡斑、祛斑、提亮肤色”等吸引消费者的字眼,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宣称美白的产品都有特证加持,其申请过程十分不简单。要拿到美白特证,从上报申请到产品封存、检验完成的过程相当繁琐,需要很长的周期,大致需要经历5个流程:申请-受理-技术审评-行政许可决定-送达,在此之前企业需要准备提供大量的申报资料。
国家之所以要经层层审核才给予颁发美白特证,主要是确保这两个硬核条件:一是,产品的安全性,要求不含有对肌肤和身体有害的成分(如微生物、重金属含量是否超标以及是否含有禁用成分等);二是,产品的功效性,前期的产品研发,要求企业使用的美白成分必须有明确的文献支持,而后续的特证申请,更要求企业有足够的功效测评数据来保证所使用的成分具有美白功效。
在本土化妆品企业中,已经拿到美白特证的品牌还是少数,主要原因是特证的申请有门槛,对企业的研发实力要求较高,一般申请过程周期长、要求多、成本高。蓓悠清的三款美白产品获得特证批件(新肌透白淡斑精华、韵颜焕白祛斑霜、三重美白防晒霜),差不多就历时两到三年。这三款硬核产品,投入了科研专家团队大量的研发精力,结合专利成分和创新技术,多维施以美白之力,从皮肤学机理上实现三倍加乘的淡斑和美白效果。同时因为美白产品的成分配比较复杂,涉及到剂型、浓度等多重因素,所以还需经过无数次的安全性测试。蓓悠清产品的开发者深知,只有历经科学严谨的配方精研过程,才能保证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所以,那些自称便宜好用又能快速见效的美白祛斑产品,请消费者坚决绕道而行!
而美白特证不仅是对品牌实力的认可,也能对市面上优劣难辨、鱼龙混杂的美白祛斑产品,起到了一个正规性的排查作用。为此,国家规定特殊用途化妆品包装背标上除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号外,还必须标注特殊用途化妆品卫生批准文号:国产产品为“国妆特字G2020XXXX”,进口产品为“国妆特进字J2020XXXX”。
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可以在“化妆品监管”APP或者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https://www.nmpa.gov.cn/index.html,查询并核对产品的注册备案信息。如果查不到“特证号”,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但是宣称了这类产品的功效,属于违法行为,需提高警惕。
尽管美白特证的取得来之不易,加上严苛的新标准和费用,无形中提高了美白产品的技术开发、生产销售的综合门槛,但美白市场的“安全感”也被同步强化,消费者对美白产品乃至整个中国化妆品行业的信任度提升,这无疑促进了行业的有序发展,蓓悠清品牌也将坚持依法办事,“有证驾驶”,坚持潜心科研,躬耕品质,严格保证产品安全有效,让消费者安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