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Current Location :Home » News » Industry News  » 大牌进入衰退期

大牌进入衰退期

Author:根号C 亦至 Source:https://mp.weixin.qq.com/s/HpY19QAWLfkWeILg6OfxXA Time:2024-02-23 17:22:53 views:

谁能想到,曾经风靡一时的菌菇水(悦木之源菌菇水,规格:200ml),在202312月天猫上仅卖59元。

 

不少曾被认为是只有贵妇才用得的大牌护肤品,现在也没那么贵了。

 

据悉,2023年年末,无论在电商渠道、商超渠道,还是在香港cdf beauty,均出现了大牌集体降价的现象,有消费者反映,100ml雅诗兰黛精华最低跌破400元、120ml资生堂红腰子跌破600元,甚至有一些口碑不错的外资小众品牌,也出现了令人“惊掉下巴”的打折,如美国专业祛痘品牌Mario Badescu,于202312月推出了“99元任选四件”的活动(消息来源:小红书护肤博主)。

 

原本降价是为了提高销量,从而提高销售额,但不少渠道人士反映,2023年下半年,好几个大牌价格降了,同时销量也降了。

 

“大牌降价是因为下一年的生产计划早早决定了,同时原料过了最佳使用时期效果会下降,因此年末要清货,也有人表示大牌价格跳水跟核废水有很大关联”。关于大牌降价现象,业界说法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除了欧莱雅集团,近年来不少大牌在华业绩不如往日吃香。

 

从数据上看,雅诗兰黛2024财年一季度营收、净利润双双下降,净利润同比下降超90%,且股价从20221月至202311月不断下滑;资生堂第三季度净利润仅4亿元,同比去年减少53%;宝洁2024财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旗下高端品牌SK-II陷入增长困局……

 

而反观国货美妆品牌,年度回款规模超过10亿元的品牌越来越多——许多人认为国货已然崛起,而大牌进入衰落期。

 

2023年前三季度,包括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宝洁、爱茉莉太平洋、LG生活在内的主要外资化妆品巨头,仅有欧莱雅与宝洁两家收入录得了正增长。但另一边,包括珀莱雅、贝泰妮、巨子生物、上美股份、丸美股份、上海家化等主要国货化妆品企业,绝大多数企业的收入实现了同比正增长。

 

“此消彼长”,若然大牌真的开始走下坡路,那么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国货又该如何抓住机会,继续实现增长?

 

01 

消费者根据成分匹配护肤品

国货美妆更满足“用量需求”

 

一位美国小资品牌高层直言,美国美妆市场与中国美妆市场有一个鲜明的差异点:美国线下“系统健全”,市场以线下为主,消费者依旧倾向于线下购买护肤品,中国消费者则痴迷于线上购物。

 

尽管美国在护肤领域的技术研发遍地开花,并且TikTok已然深入圈层,但主流消费者依然很少通过社交平台分享的经验进行产品选购。而中国消费者在近年来似乎成为了全世界“最较真”的消费者,不仅对产品科学内容的苛刻要求远超国际市场消费者,更通过总结大量的笔记经验,开始制作并不断优化属于自己的“护肤金字塔”。

 

过去,这座“护肤金字塔”基本由国际大牌组成,但随着国货不断推出功效型护肤品,功效理念深入人心,“护肤金字塔”逐渐去品牌化,消费者开始根据成分、功效来匹配产品,而不是品牌。重要的是,消费者也会根据“用量”来确定“护肤金字塔”中所选的品牌。

 

众多周知,护肤品起效需要产品长期作用于皮肤,一个护肤周期、一瓶精华发挥作用可能需要3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如果全部使用大牌,如一瓶大牌面霜海蓝之谜单价就要3000元,可能仅仅只满足1个月的护肤周期,对绝大部分消费者而言,显然“经费不足”。

 

这样的消费习惯,必然驱使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使用高性价比的国货品牌,加上消费降级盛行,“功效升级但价格下降”的国货越发吃香。

 

当然,国际美妆集团旗下有高端品牌,更有平价品牌供中国消费者选择,但在营销策略上,不少大牌依旧“没有放下偶像包袱”,只注重于拍高质量的宣传片,而没有学会用成分去连接消费者。中国消费者,过去是先认识品牌,再认识成分,如今更多的是先认识成分,再认识品牌,消费“新贵”对品牌没有滤镜,主张愿意尝鲜、便宜奢侈都能接受,大牌若没有洞察消费观念的变化,那么再好的产品,也走不出巷子。

 

在功效护肤时代,雅诗兰黛依然注重线下免税店,缺少对当家护肤成分和护肤理念的科学传播,导致新品推广不利,业绩还是得靠老单品支撑。

 

随着更多企业投入对原料的研发,未来“当家护肤成分A”贯穿品牌所有产品,“A+不同功效原料”解决不同护肤痛点的品牌营销现象会出现更多。而这,也是国货品牌实现弯道超车的方式之一。

 

02 

本土营销内容优势渐显

 

无论经济是增长,还是在下降,都阻挡不了,中国消费者的文化价值感正在不断上升。

 

崇媚洋外的时代逐渐褪去,新规下消费者正在主动寻找文化的闪光点。大牌若读不懂中国市场品牌化趋势,那么在营销内容上很难实现转化。

 

不难发现,近年来欧莱雅在营销上的打法,十分契合年轻人的胃口,比如有趣形象的化妆品命名,例如小蜜罐(欧莱雅保湿面霜)、小钢笔(欧莱雅唇釉)、紫熨斗眼霜、黑胖子气垫等;比如在新品宣发上强调女性的本真之美。

 

欧莱雅的营销重心已从塑造高级感向“读懂本土话术,以及给予消费者心灵港湾”转移,但不少大牌却依然停留在“高大上”的营销理念上。

 

尽管许多本土新锐品牌并不像欧莱雅集团一样,具备数字化研究实力,但通过电商平台后台数据、网红互动收集反馈数据、“接地气”内容创作、品牌创始人IP价值输出,在与消费者互动这一环节上已然超越众多大牌。

 

重要的是,目前中国文化展现向好的态势,消费者寻找自我认同的情绪被激发,本土品牌的成长基因,要优于国外品牌。新锐品牌,当经历从网红到长红的蜕变,必将大有所为。

 

而对于大牌,无论是正在增长受困的雅诗兰黛,还是其他国外高端品牌,如果营销话语权不在于中国团队,将很难创造后续的爆发。

 

03 

本土原料的崛起

 

前不久,市场调研机构欧睿咨询公布了一组关于“全球化妆品行业使用中草药原料——石斛兰”的数据,植物医生位列全球石斛兰护肤品零售额第一。

 

植物医生借助石斛兰创造了大单品,在线下建立根基,并将中国中药草成分发扬光大。

 

事实上,未来将出现更多像石斛兰这样现象级的中草药原料,因为用于化妆品的中草药资源宝库,远比想象中强大。

 

一方面,中草药成分开始攻占成分榜单。在成分党崛起的阶段,祛痘热门成分以“水杨酸、烟酰胺”等为主,但随着更多研究浮出水面,黄芪这一中药成分逐渐为行业所熟知,甚至被誉为“祛痘神药”。

 

另一方面,中草药成分的潜力,值得每个化妆品企业深挖。比如许多看似普通的菌菇,都会存在麦角硫因、β-葡聚糖、寡糖等多种活性成分,不仅功效强大,更可以“以一顶多,实现精简配方”;比如从中药药理数据库中检索具有促进胶原蛋白生成、抗氧化作用的中草药,有菟丝子、当归、杜仲叶、西洋参、生姜、松花粉、灵芝、肉苁蓉、丹参等。

 

近年来,不少本土品牌不仅在大单品升级中倾向于添加中草药成分,在儿童护肤品中也开始添加中草药成分。有远见的品牌,如采之汲,更是邀请60多位专家学者,编撰了全国首部《天然植物原料护肤功效汇编》,介绍了《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中已经收录的1000多种植物(部分是真菌),同时从功效原理和应用机制上阐述——中草药原料,已然成为众多品牌未来布局的重点方向之一。

 

当然,本土原料并不限于中草药,只是中草药原料更具中国特色,像胶原蛋白、发酵原料,甚至是多肽等热门原料,本土企业在国际上已有一定的话语权,行业逐渐打破“被卡脖子”的僵局。

 

当然,中草药原料、中国原料,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法规的不断完善,接下来国内外品牌的比拼会逐渐回顾护肤的本质,回归科学、科研、安全、精准。

 

当国货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希望中国品牌不要浪费时机,将重点放在产品本身的安全性和功效性上,而不是仅仅打锣击鼓讲自己是中国品牌。

 

声明:本站仅提供存储、搜索服务,如有侵犯您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负责删除。